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沟通为本”的考试理念。对于雅思考生来说,也有很多考试难点和政策盲区需要帮助解答。今天雅思无忧网小编准备了雅思成绩查询bug 新东方尹延去考虫网了?,希望通过文章来解决雅思考生这方面的疑难问题,敬请关注。
你好,能够在明尼苏达大学留学当然是很好的。下面是一些关于明尼苏达大学的留学生的一些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
我本科就读于明大化工系,故请允许我擅自偷换一下概念,将讨论的话题转入到在明大化工系就读是个怎样的体验,写点个人之愚见,聊作补充。
作为明大的王牌专业之一,明大化工系在全美享有盛誉。事实上,明大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化学工业起步和繁荣于石油的炼制,并从人造橡胶、化纤、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的发明和工业化起开始大跨越式发展。然而,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化工领域的认识基本来自于纯经验,极少有系统性的理论被发掘出来用于解释化工中普遍存在的传热、传质和流体力学现象。当时,许多大学虽已成立化工系,但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方法均基本照搬照抄化学系,完全不能算是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1950年代后,明大化工系Neal Amundson教授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到化工上来,从而开辟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化工的新纪元,同时也奠定了明大在化工领域中的地位。他建立的许多著名理论和模型已成为全世界任何一本化工传质或反应工程教材的经典章节,如固定床吸附/反应中溶质/催化剂的扩散现象(即著名的Lapidus-Amundson模型)[10]、非等温连续搅拌反应器(Non-isothermal CSTR)的多重稳态等[11]。Amundson教授同时是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在他担任化工系系长的任内,聘用了许多后来的大牛,如Rutherford Aris, Lanny Schimdt, Edward Cussler, Kenneth Keller, Chris Macosko等等(这些都是用Wikipedia能搜到词条的人)[4]。在这些前辈们的合力下,明大化工系在上世纪60-80年代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美第一,而Amundson也因为他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现代化工之父"[5]。历经岁月,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作为公立大学没有私校有钱等),化工系排名有所下滑,但根据最新公布的US News的权威排名,明大化工系排名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并列全美第二[9]。她仍拥有众多世界顶尖的教授,包括7名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充沛的科研经费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我们称之为具有"优秀传统和光明前途(a heritage of excellence and a promising future)"的系就读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这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回答的问题。我愿意开一个头,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首先是课程的高强度、高难度和整个专业的高淘汰率。在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化工系延续了自身在传统化工领域(即传递过程和反应工程)上的优势和重视理论研究的特点。如化工系学生的第一门入门课CHEN 2001: 物料与能量衡算,是直接从线性分析和自由度分析开讲的。每年上这门课的人都会遇到一道作业题,是对一套复杂的化工生产装置所进进出出的几十种物料做物料衡算,我们那年最后得到了一个67乘67的矩阵,并要求我们求解这个67乘67的线性系统。我还记得当时我腾出了一整天的时间,什么也不干,就埋头在电脑前一遍遍地算,光是把coefficient矩阵的4489个elements准确输入到MATLAB里,就花了几个小时的功夫。最后求解的时候毫无意外地出了bug,只好又是debug又是做自由度分析看是不是矩阵线性相关了有木有!这门课的midterm也是巨难,许多人拿了0分,更多人则不堪打击,直接退出了化工系。据估计这门课中途退选及挂科需要重修的人占到了总人数的近一半。课堂纪律也是十分严明,上课期间要求绝对安静,连举手问教授问题或问旁边同学问题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会拖慢课堂进度。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坐在前排的同学在上课途中从裤袋里拿出了*(貌似只是看了看时间),教授不由分说冲上来,一把抽出同学手里的*,直接往他的脸上重重一甩,并令他"马上出去(get out)"。这种在别人看来属于极度不尊重学生的侮辱行为,在化工系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这或许要归结于系里教授承受的巨大的教学和科研压力。
那次作业后,大家画了这样的暴漫以示纪念。
<img src="/50/888e7580907555fb6a12021ff4002b6e_hd.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88e7580907555fb6a12021ff4002b6e_r.jpg">
大三开始,节奏陡然紧凑起来,常常是连续从上午八点一直上到下午两点而没有午饭时间,像我这样的人中途下课基本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因为前面的教授基本都会拖堂,而后面的教授还要提前开讲,短短15分钟休息时间基本就剩不下多少。传递过程是由美国工程院院士、原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主席、著名的传质学泰斗Edward Cussler教授主讲,他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为了讲授流体在粘滞层中的流动可以不顾自己70多岁的身体,趴在地上,嘴里说着“Imagine I am a particle...”,也时常讲到兴起处,一个健步跨过讲台,爬上前排学生的桌子继续讲课。记得有一次,他为了向我们形象地讲述湍流时流体的运动形态,特地搬来了一幅家里藏着的一幅现代派油画(上面的混乱笔触很像流体湍流时的样子),讲着讲着讲到了这幅画的历史,不禁声泪俱下(这幅画是他的叔叔*的,他的叔叔在二战时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并被残忍杀害)。可以说,他的授课不仅充满了知识的闪光,更有人文的熏陶。不只我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坚信,上他的课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曾经在rate my professor上看到一个关于Cussler教授的评语,说“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讲授,传递过程都是化工里最难最复杂的学科,Cussler教授的考试和作业也很变态,我也没能够最终拿到一个好成绩,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我对教授的崇拜和认为他是明大最好的教授的看法”。Cussler先生是我本科遇到过的最好的教授没有之一。我在此祝愿他身体健康。
化工热力学由David Morse教授讲授,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担任著名的Gauss Professor,故而上课时会不时冒出些德语。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机关枪,讲起话来写起板书来速度极快,我们只有埋头抄笔记,整节课没有丝毫空闲。我们班曾有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用活动圆珠笔做笔记,因为写得实在太快,突然笔里面的弹簧飞出去了,整个笔也散了。曾有人在他的某堂课上计算,当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25分钟),Morse教授一共用了19块黑板(包括擦了再用的,一块黑板和国内高中教室的黑板一样大),这人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偷偷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在朋友圈的最后写道“趁着编辑朋友圈的功夫已经写到第21块黑板了”。但不得不说,他的课严谨而充实,许多知识点我们都进行了难度上的加深和广度上的拓展,我后来在别的学校上研究生级别的化工热力学时,发现很多东西Morse教授已经讲过了,比如在对departure function、Legendre transform等的讨论时,他已经站在了很高的高度。
明大化工系的本科生课程,均由系里相关领域最好的教授担任主讲。在我本科四年当中,有幸能被系里所有6名美国两院院士教过。其中包括:时任化工系系长,著名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领域大牛Frank Bates教授担任了材料科学导论的主讲;传质领域特别是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领域的大牛Edward Cussler教授担任了传递过程和过程控制两门课的主讲;反应闪蒸过程和毫秒反应器的发明者,同时也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人物Lanny Schmidt教授担任了可再生能源概论的主讲;流变学泰斗,《大分子》杂志和《Langmuir》杂志的编委之一的Chris Macosko教授担任了化工导论的主讲之一。除此之外,与其它学校通常由研究生助教带小型讨论课所不同的是,明大化工系的讨论课也时常由教授们主讲。例如我的材料工程导论的小课便仍由系长Bates教授主讲,传递过程和过程控制的讨论课也是由Cussler教授主讲。理论上来说,只要没有时间上的冲突,所有化工系的课程你都可以选择主讲教授担任你的讨论课主讲。
不过要说最变态的课程,就要数明大化工系的王牌课——单元操作实验了。在我们上这门课(应该说是两门,两个学期上,分初级和高级)之前,就已经从学长学姐那听说了无数关于这门课恐怖的传言,如挂人率巨高,实验报告平均分巨低,教授巨变态等。但当我们真正开始上这门课时,才真正意识到我们绝非危言耸听。课程大纲和第一个实验的准备材料通常在离开学还有一个月时就发邮件通知学生了,三人一组,每组进行实验的时间和顺序都不尽相同,有些运气不好的组开学第一天就要做实验。有些组员相互间都不认识,这就逼迫着组员不得不缩短寒暑假,提前回学校meeting。由于一个实验只有两次机会,而教授对单元操作设备的构造和实验具体步骤绝对保密,需要大家进实验室后自己临时figure out,导致我们必须做到一次成功,故而前期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应对方法都事先考虑清楚,并将一次实验中的时间分配精确到分钟。整个大三下和大四上两学期,我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并和其他一百多位同学一样,至少有20天彻夜不眠写报告。如果你在凌晨4点走进明大任何一个理工学院的机房,你会发现基本上只有化工系的同学在里面苦逼。大家一起奋斗,为了报告不吃不喝不睡的拼劲,现在想起来,还挺值得回味的。单单讲这门课的变态,我能开一个讲座讲三天三夜。随便举几个小例子吧:
1. 平均每篇报告的页数是50-70页,词数1万词以上。满分200分,最惨烈的精馏塔实验报告,平均分只有50/200,作为负责放大设计的planner,经常出现写了十几页拿0分的情况。这课开了几十年,培养了几千人,但没人知道某个实验真正应该怎么做,因为教授从来不公布正确的design方法或实验步骤!包括已经毕业的我,还不知道到底某个实验应该如何scale up。导致这种怪象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每个实验的独立变量和控制变量太多,实验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也太多,因此同一个实验可以有无数种做法,全凭小组自己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比如,某组在摸清管路、引流、调阀以达到稳态等前期工作上若花时间过多,以至超出了实验前小组通过要径法(CPM)讨论出的时间,那么在这时候,作为整个实验决策核心的planner就需要和负责具体操作的experimenter进行沟通,在弄清实验和取样顺序条件下,临时调整实验进度,有时不得不在权衡利弊后冒险放弃某些取样和数据点。甚至有些实验,同一个组用同样方法上午做和下午做,结果也会不一样(实验室的室温和室压对某些实验影响颇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进实验室之后摸索,教授事先不会透露半点信息。
这是我们9个实验的其中一个——“精馏塔”的工艺流程图(PFD)。这张PFD是由我们进入实验后经过细致比对确认后自己画出来的。上面的阀门全部由手动控制,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稳态的打破。当我看到全美其它化工top10学校的实验都是由DCS自动控制,学生只需要按一个键然后记录数据就可以完成实验的时候,不由得哀吾生之多艰。
2. 负责这门课的总教授(是的,这门课由6个教授联合执教,足见其分量之重)会经常在大家做实验的时候过来巡视。为了尽可能模拟化工厂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他会在巡视过程中,趁人不注意把某个阀门关掉,从而人为破坏了系统稳态,以考验小组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有些实验本身系统稳态就很难达到(坑爹的双效蒸发!!!),阀门又多,还隐藏在各种角落(双效蒸发有63个阀!),教授只要动其中任何一个阀,稳态就被打破了,物料和能量都不平衡了,整个实验就废了。但教授总是乐此不疲。后面大家学乖了,每次只要教授一进来,所有人放下手中的活盯着教授的手,教授走到哪人就跟到哪,以防他又碰某个阀。后来把教授都惹毛了,放下狠话:“我以后都不会再管你们了,即使爆炸了也不关我的事,你们自求多福。”
3. Presentation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向教授汇报本小组对该次实验的理论认识(如涉及到的化工原理知识)、初定的实验步骤、以及自己的CPM(精确到小组里每个人)。但实际上,不论准备多么充分,每次presentation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教授和助教骂...教授骂什么的都有,学期第一次汇报的时候,教授一般会说“你们做的是bullshit,赶紧退课吧,不要在化工系待了”;学期中的时候,教授则会说“你们做的是bullshit,赶紧退课吧,否则你们三个人都得挂”。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必须尽全力准备,否则教授甚至可能当面扔东西摔门而走。因为如此,几乎每年都会有学生因为连续准备某次实验的presentation连续几天不吃不喝不睡结果在presentation的时候晕倒送医的事情发生。我们这届是一个越南女生,上午晕倒下午还要继续做下一个实验,她向教授请示能否不做,教授回复说“你如果不做,这门课就直接不及格”,她于是不得不抱恙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期间她又头晕了,连助教都看不下去了,招呼她悄悄到实验室的非实验区域吃一个苹果以缓解症状。结果她还是被教授发现了,教授明确表示:“No food or drink is allowed in the lab,如果你要吃,请你出去。”
4. 因为挂人太厉害(大三下的junior lab又挂了好不容易熬到大三的学生的四分之一,大四上的senior lab还要继续挂人),这门课的变态引来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并上了校报[3]。被采访的学生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每次写报告都aim for perfection, but only expecting not to fail”。而化工系系长则说,“You are either right or completely wrong, because there is no partial credit in real life,所以系里将继续按照更加苛刻的指标要求学生”。
5. 这门课除了实验部分,还有每学期两次的理论考试。教授第一次上课时就告诉了我们,考试只有两道题,一题考泵的计算一题考换热器的计算。学过化工的都知道,泵和换热器是两个最最基本的化工机械,照理来说,这种题应该分分钟拿满分了吧。如果这样想,那就真的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记得第一次考试时,见到题目的我们马上傻眼了,第一题确实有个泵,但除此之外还有茫茫管线,一会上一会下,一会通到敞开储罐一会又连到密闭储罐(对应着压强究竟算表压还是大气压),究竟在哪里画控制体积才能简化问题?英制公制单位并存,换算的时候乱得像坨翔。第二题呢?好吧,确实是换热器,可就在这换热器里的流体同时进行着液相升温、泡点沸腾、汽相蒸发和冷凝四个物态变化,那么每种过程分别对应了多少换热面积?主要机理是对流还是传导?如果是对流的话,是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对流?一系列问题让我们根本无从下手。最后平均分,25/100算高的。下一次考试,下下次考试,又是两道一样的题目。可是直到我们毕业,都没有人真正知道正确的思路究竟是什么。同样的考试题目已经给了十几届学生,每次大家都是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走,因为教授对正确答案完全保密。
年入过亿,服务40万大学生,新东方看不上的四六级培训他却做成了爆款,鸡肋也能变肥肉!
新经济100人李志刚
发布时间:18-03-3008:33新经济100人创始人,著有《创京东》《九败一胜》
“
一个四六级培训产品,如何撬开3000万大学生的培训市场?
”
撰稿:刘惜墨
头顶一束聚光灯,照亮了讲台以及讲台附近,第一排座位稀稀落落地坐着学生。教室后半部分黑漆漆一片。新东方名师尹延觉得有点瘆得慌。
这足以容纳五百人的大教室,曾经被八百人挤得满满当当的。那嗨到爆的场景,尹延还历历在目。
然而,现在只有二十多个学生来填位子。为了省电,教室只开了照亮讲台和第一排座位的灯。
在新东方讲授了八年四六级课程的尹延,决定到外面看看:「肯定有些地方不对劲,四六级的需求不会变。」
01
颠覆世界观:一天收入80万
2021年8月28日,这是一个让考虫人热血沸腾的日子。
2000个英语四级培训名额在两小时内抢购一空。同一天,2000个英语六级的培训名额也在6个小时内全部*完毕。每个名额售价199元,这个上线不到半个月的品牌一天收入80万元。
考虫内部原本以为要一周才能*光。
一天*了4000份,这把考虫教研部负责人尹延的世界观给颠覆了。凌晨十二点半,六级一班售罄后大家开了瓶香槟庆祝,尹延半夜回到家后,失眠了。第二天还是没睡着。
尹延离开新东方之后,和另外三名老师合伙开了一个工作室,把线下的课程搬到线上*,在包括选课网(考虫前身,课程导购平台)等几个平台上*课。
这四位前新东方名师,一学期*掉了800个名额,其中在考虫*出的最多。李好宇问尹延,预计下学期能*多少。尹延咬着牙说,*2000个。李好宇告诉他,加入考虫,下半年我们*20000个。
▲考虫创始人兼CEO李好宇
从2021年8月28日开始计算,下半年四个月时间,考虫*出2.3万个名额(含部分寒假课程)。
互联网的能量狠狠地冲击了尹延的世界观。这位瘦高个儿的老师,皮肤白皙,外表看不出已经38岁了,他被虫子(考虫的学生用户)称为「小公举」。
尽管新东方四六级培训生意萧条,但尹延坚信四六级培训本身是有市场的。「四六级学生恰好是最需要帮助的一群孩子。」尹延语气里透着「宠溺」。
他解释,需要四六级培训说明这些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就不好,高考多半成绩不好,读的大学一般,更需要四六级证书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且,他们更需要好的老师带着他们学习。
起初,尹延等四位老师开设工作室,但他们发现负担很重,除了教学,还需要硬着头皮用美图秀秀做海报,整天守着电脑刷微博,做QQ客服,还得印几百份资料,填几百份快递单。
凌晨一点多,QQ群里的学生起哄,说尹老师你唱歌我就报名。「我唱歌特别难听,但让我唱我就唱,唱了三首。」看到立即新增的几个订单,尹延眼泪唰地下来了。「我不是觉得委屈,就是觉得创业太艰辛了。以前自己做老师的时候,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意识到自己能力短板的尹延,和正在寻找老师,打造自有课程的李好宇一拍即合。尹延他们加入考虫。
考虫专注于大学生应试教育,前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切入市场,目前已有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考研、实用英语、专四、专八等多个培训产品,去年已经有40万大学生用户购*课程,2021年营收1.2亿元。
其背后的掌舵者是1985年出生的李好宇。
02
如何打造单品爆款?
张雨(化名)在考虫实习快满3个月了,她负责部分微信内容的撰写,同时,她也是一名即将毕业的虫子。
她向新经济100人展示*里收藏的照片——她收到考虫大礼包时和尹延的合影。照片里的她长发披肩,穿着天蓝色连衣裙,抱着黄色大礼包,笑眯眯地和尹延站在一起。
大礼包是考虫为每一个用户准备的学习资料,包括单词书、历年真题解析等,重达3公斤,包装是显眼的明黄色。
▲大学快递点里的考虫资料包
张雨作为抢到考虫开课第一个名额的虫子,可以指定老师提供专送服务。配送当天,张雨在逛街,当尹延拿着大礼包出现在购物中心门口,这位年轻的学生感动得一塌糊涂。
从第一款产品四六级培训开始,考虫就准备了大礼包。四六级培训,正是考虫得以撕开市场的爆款。
考虫创下8小时*出4000份课程的纪录,这甚至让尹延的前同事表示不相信——造假应该把数据弄得更像真的一点。
考虫管理团队复盘当年爆款诞生背后的原因:
第一,考虫前身选课网自带流量,有一定的精准用户积累;
第二,微博运营持续一个月进行预热,精心设计话题,不断抛出教辅材料的消息,留下悬念;
第三,价格具有冲击力。199元的课程,包含了120个小时的沉浸式教学内容,并赠送实物图书礼包。当时,新东方同类型课程不含实物是1000元;网易的是880元,沪江等产品也都在千元价位。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学内容的质量足够硬。
为了打磨教学内容,设计更适合学生在线使用的课程产品,即便尹延主导的教学团队有近十年线下四六级培训的经验,考虫还是整整准备了两个多月。考虫运营副总裁吴毅提到,原本是定于8月20日开售,「产品细节没弄好,延迟了几天」。
这款课程是由尹延等四位老师负责,在开产品会的时候,李好宇向这些老师强调了「脑洞要大,不要给自己设限」。
因此,最后出来的产品不同于线下的四六级培训。除了下午3点到5点、晚上7点到9点分别有两小时「正课」以外,早晨7点有二十分钟晨读,晚上10点有15分钟的英文电影、名著片段解读,顺便送上一碗心灵鸡汤。除此之外,考虫还会给用户寄去大礼包。
技术方面,考虫所有在线直播的内容都可以在*端回放,考虫通过技术手段,让两小时的播放仅耗费50兆流量。
考虫发现的这块肥肉,迅速引来竞争对手。
2021年8月底,考虫四六级课程开*;9月到10月,至少有二三十家一模一样的产品面市。既有创业公司,也有新东方在线、网易有道这样的大公司。
网易有道的199元四六级全程班,一度让考虫内部忧心忡忡。这是因为网易跟进速度快,流量大,品牌优势强,技术与设计团队实力更为雄厚。
竞品步步紧逼,而考虫内部也迎来更多的考验。刚*完4000份课程的考虫就遇到bug。4000份订单的收货单,只留存了用户的*号,一部分收货地址是空白的。考虫技术负责人袁哲记得,那时候公司只有三四十人,所有人都被动员起来,挨个挨个打*,花了三天时间,打了2000多个*,终于填完了收货地址。
2021年2月,第一批用户四六级成绩出来,报名人数数倍增加,课程开售时8000人同时在线刷新页面等待抢购,导致考虫宕机。袁哲带人盯着机器,人肉运维,勉强扛过了报名高峰期。之后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系统重构,从底层解决宕机问题。
在考虫跌跌撞撞往前走的时候,大部分竞品都在那两年内挂掉了。
考虫四六级课程是一万人班型。李好宇告诉新经济100人,大班课程就是规模经济,毛利是55%,如果一个班招不足五千人,肯定亏损。这时候要么提价,要么同样价格压缩教辅材料等成本,最终结果都是用户体验不好,损伤自己的竞争力。
作为应试目的特别强的培训课程,衡量效果的标准就是是否过考。报名参加考虫四六级培训的用户一部分使用了考虫提供的准考证托管服务。追溯这些准考证,在这些用户里大约有70%过考。
2021年,考虫四六级课程秋季班*出1.7万份,营收340万元。
2021年,四六级*出13万份,营收2600万元。
2021年,*出23万份,营收4600万元。
2021年1月至3月,考虫四六级课程已经*出15万份,李好宇预计到年底能*出40万份。
四六级课程已经成为考虫的「爆款」。「我们四六级用了三个月做到行业第一。考研培训因为周期比较长,用了一年左右。」李好宇说。
大量新用户来自于老用户的口碑推荐。
03
口碑的力量
考虫的办公室,有好几面墙贴满了虫子们写给老师的信,还摆放着一些彩色小盒子和小手袋,它们曾经装着虫子自己动手做的巧克力、饼干。
▲考虫用户感谢信墙(部分)拍摄:刘惜墨
写给「小公举」尹延、考虫「吴彦祖」石麻麻、龙哥的信,字里行间有感激、有崇拜、有温暖。有的信还附上了虫子的照片。
在这些照片旁,挂着考虫的企业文化——「和用户做朋友」。
在和新经济100人交流的时候,考虫的多位员工都提到了这句话。
袁哲举了个例子,考虫App可以下载教辅材料。一位天津用户反馈该校的校内网没法下载,当时有位考虫工程师在天津休假,看到消息直接赶到该校,找到这位用户,弄清楚原因,回到公司就把问题解决了。
吴毅提到,有考研的学生在微博上咨询考虫某学校招生问题。考虫运营人员实际也不清楚具体情况,但通过查询官网、打招生办*等办法搜集信息,转达给这位学生。
「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处理?这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基础。」李好宇说。
他认为考虫的口碑在于:
第一,有足够的先发优势,考虫最早推进大班的平价化,把比较好的教育资源通过平价的方式带给包括四五线城市在内的大学生。
第二,产品体验超乎用户预期。这体现在很多细节里,例如很多学生虽然很早报了班,但在考前一个月才突击学习,因此考前考虫还会送所有用户一份大礼包以及一套考前突击课。
考虫发现,影响年轻用户做出消费决策的因素除了产品以外,还有很多,包括情感因素。所以,在课堂上,考虫会设计让老师唱歌、晒照片等有趣的互动环节,用户觉得在考虫不仅学习了,还认识了一大批好玩的人。
每年寒暑假,考虫会举办虫洞开放日活动,让虫子到公司参观,老师陪同他们聊天、做游戏。
王萌以前也是虫子,现在负责考虫微信公众号考研内容的运营。她留着一头长卷发,戴着大耳环,在大学的时候她喜欢玩乐队。
2021年下半年,备考英语六级的时候,她成了考虫的第一批用户。王萌准备放弃六级考试,但觉得199元的课程不贵,就下单了。她没想到自己成了班里第一个过了六级的人。
她曾经报过新东方的英语四级培训,因为要在学校和新东方教室之间来回跑,每次上课都是一整天,她没有坚持下来。考虫吸引她的地方是,老师幽默,会讲段子,课程不是煎熬着听完的。
教学内容是吸引学生的关键。为了做好教学内容,考虫分成三块来进行品控:
第一,备课。老师必须备完所有课程,完整把握教学全程,避免出现内容前后矛盾的问题。
第二,老师集体开会研讨教学内容,打磨讲义。考虫目前自有老师有三十多人,平均五年教龄。在考虫,阅读课和听力课的老师要一起教研,这样知道同一个知识点对方是怎样讲的,可以根据不同情景,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三,每节课后,用户给出课程评价,具体内容不能是对老师的夸奖,而是要写明白课程收获。目的是看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是否和老师想象中的情况一致,老师逐条阅读评论,再进行针对性的微调。
新经济100人问尹延,如果老师态度敷衍怎么办?尹延回答,考虫的老师是竞合关系,大家都在比拼谁的粉丝多,谁的口碑好。并且,市面上还有更多优秀的老师可以进行顶替。
04
冲破天花板
从商业角度考虑,大学生四六级考试培训不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2021年,大约有1800万人次报名四六级考试。李好宇分析大约有900万人是低价值用户,裸考或者弃考,任何四六级考试产品和服务都触达不到他。剩下的很多*本单词书就解决了,即便通过系统班把价格压到原来四分之一,提高参培率,真正对四六级培训有需求的用户每年大概有300万人次。
李好宇必须考虑,怎样突破天花板?
他首先选择的是拓展品类。利用现有用户基础,挖掘他们其他潜在的培训需求,不断提升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
2021年上半年,考虫开设考研英语培训课,单价399元;后来,开设了单价999元的托福、雅思培训课。接着,又开设了考研政治、考研数学等品类。
据统计,2021年考研英语售*17000多份;2021年这个数字达到60000份;2021年推出考研政治,当年售*24000份;雅思等品类每年也保持了三倍左右的增长。
在考研政治推出之前,考虫也纠结了很久,担心对品牌产生影响,因为大家认为考虫是做英语的。
最终,考虫还是推出了非英语类培训。四六级培训作为流量入口,拓展其他品类是必然。
在平价版的系统班之外,2021年10月底,考虫推出了VIP考研班,培训采用了线上直播和暑假35天全封闭线下集训相结合的模式,定价一万元以上。全封闭集训采用160人大课模式上课,从晨读到晚自习,每天9小时学习计划统一安排。
VIP考研班有专门的助教和学管师共同监管用户学习。如果用户48小时未来上课,短信提醒;一周不来,人为介入。如果用户实在不来,就退款给用户。
VIP业务线,已经有接近2000人报名。
对于未来,李好宇也有担心,虽然现在的产品格局中,新东方和有道并不能对考虫造成冲击,他还是想更快一些。
目前,考虫的主要流量来源于微博,微信,也开始在知乎、今日头条、抖音上运营。
2021年3月5日,考虫宣布获得腾讯领投的2000万美元C轮融资。
「和腾讯教育业务的合作,是我们一次重要尝试,在腾讯的流量下,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李好宇说。
延伸阅读
估值超50亿,联合300家企业落地1500所高校,他认为教育+人才市场能诞生千亿美元公司
1、首先要做好上大学的心理准备,做好角色转换。大学不比高中,有人 监督学习 ,大学基本全凭自律,自主学习能力。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不能人云亦云的跟着别人走。要学会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这是第一次远离家门的独立生活,要摆脱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的想法。做好适应集体生活的心理建设。
2、然后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所报学校专业的相关知识,不用认真学习,只要了解开学后大概会学到什么,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的预习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大多数毕业生都对自己的专业停留在了解字面意思的状态,了解我们大学四年即将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对于我们的未来是很有必要的。
3、开学前根据所报学校的地理环境条件采购一些 生活用品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开学前去一趟未来大学校园,感受一下那里的人文环境。
4、还可以学习一些兴趣,重新拾起之前为高考放弃的兴趣爱好,为大学进入社团活动做准备。最好在暑假的时候学个驾照,暑假的时间足够我们把驾照考下来。同时也不能放弃英语的学习,大学中的 四六级考试 是大学生人手一个的学习证明,而大一的时候是考四六级的最佳阶段,大一我们的英语基础还算比较稳固,越往后英语基础就越来越不明显了。
以上就是雅思无忧网为您准备的访问雅思无忧网(https://www.yasi.cn/),了解更多雅思考试新消息,新动态。
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6月27日 12:46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4月23日 11:27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5月01日 09:32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5月03日 20:11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5月05日 14:27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5月16日 15:17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5月17日 11:28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2月08日 11:48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3月15日 10:35雅思考试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英语能力的考核,综合测评考生的英语沟通运用能力,实现“
2023年03月15日 10:35